一项健康研究表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药物)能够有效缓解抑郁症状——尽管新的调查认为,由于被调查人仅限于患有严重抑郁症的人群,可能会导致这一发现存在偏差,而且抗抑郁药仅仅在重度抑郁症患者身上取得的效果比安慰剂的效果要明显的多。西北大学的一项研究也许能为我们揭示,抗抑郁药是如何影响人的性格的——以及这种影响能否成为他们成功克服抑郁的关键。在一项包含240位抑郁症患者的安慰剂对照研究中,心理学家Tony Tang和他的同事们发现,与服用安慰剂的参与者相比,服用抗抑郁药的参与者们不仅减轻了抑郁症状,而且在性格方面也有较大的改变——特别是没有以前那么神经质,变得更加外向了。 在《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十二月刊中发表的一项研究认为,抗抑郁药的功效也许是通过改变患者特有的消极个性特质来实现的。之前的研究显示,高度的神经质可能带来抑郁的风险,同时,其他的研究也发现,与抑郁和严重神经质相关联的基因在很大程度上有重叠。此外,早期的调查显示,神经质和外向性格都与大脑的5-羟色胺处理系统相关,这也是抗抑郁药主要的治疗靶点。 在最近的一次随机研究中,120名参与者被随机安排服用抗抑郁药帕罗西汀(paroxetine,赛乐特),与大多数的抗抑郁药试验结果相似,研究者们发现与服用安慰剂的参与者相比,服用抗抑郁药的参与者在抑郁症状的改善方面比较明显。然而,当研究者开始分析SSRI药物是如何影响性格时,他们发现该组参与者在神经过敏症状有了很大的减缓,变得比较外向。而此现象在服用安慰剂的对照组中并未出现。与服用安慰剂的对照组相比,服用帕罗西汀的参与者在神经过敏症状的变化是前者的6.8倍,而在外向性的变化上则是前者的3.5倍。 该报告的作者希望该此项最新研究可以为应用SSRI类药物帮助病人战胜抑郁症的进一步深入研究铺平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