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注册已关闭
搜索
查看: 7372|回复: 0

多位专家谈“娘炮”现象争议 男女气质不能简单化二元对立

[复制链接]

970

主题

85

回帖

320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08
发表于 2019-12-7 17:3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娘炮”现象引发多方热议,从中也折射出社会普遍存在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如何认识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它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应如何逐步改变这些现象?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

  性别刻板印象是具有利益关系的权力建构

  在中华女子学院教授张李玺看来,对于“娘炮”现象的争论,折射出一个重要的话题,就是性别角色刻板印象仍然影响着我们的行为。

  “性别角色刻板印象(gender-role stereotype)是人们对男性或女性角色特征的固有印象,简言之,就是‘男性应该怎样’‘女性应该怎样’。”张李玺告诉记者,比如,“男人要有男人样,女人要有女人味”“你负责挣钱养家,我负责貌美如花”“嫁男不嫁娘娘腔,娶妻不娶铁姑娘”“真倒霉,嫁给你,没出息”等。

  在张李玺看来,这种印象不仅是对男性与女性特质的一种区别,且被赋予了不同的价值。有研究表明,在大多数文化中,勇敢、果断、冒险、自信、有担当一般都被归于男性特征,而温柔、细心、依赖等则很容易归于女性特征。社会以此为准则要求每个人、每个个体也以此为准则约束自己,这样就会形成共有的性别角色特征。这些特征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通过家庭、学校、友伴、社会等渠道强化和传递。违背这些“共识”,就会受到来自社会的压力和批判。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研究员、北京红枫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丁娟认为,所谓性别刻板印象,就是把某个性别群体概念化、标签化,把一些特征赋予这个性别的所有成员,而无视这个群体的个性化差异。如男强女弱,男性阳刚、女性温柔,男性理性、女性感性等。这是关于性别及其相互关系的刻板印象。还有一种谋求性别关系平等化的刻板印象,如经济发展了男女自然而然就会平等,男人能力天生更强,让不同性别的男女求平等本身就不平等,向妇女政策倾斜是对男性的不公平等等。

  “性别刻板印象表面是一种文化建构、属于性别观的范畴,但背后反映的不仅是一种精神扭曲,而且是具有利益关系的权力建构。”丁娟说,我们通常说,人类之初是母权社会,女性主导了人类的第一次经济革命即农业革命。但革命的结果是男性介入并取女权代之。并且建构了一套性别歧视的文化传统,也就形成了所谓的性别刻板印象。

  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王琴认为,在对性别气质的传统认知中,一般是男性气质具有优势,受到褒奖。自古以来,具有男性化气质的女人往往被认为是英气豪爽,但是男人如果像女人,似乎就变得劣势了。“娘炮”型的男性古已有之,近年来在娱乐经济和粉丝消费中被不断强化。对“娘炮”的攻击和厌恶,正是主流男性气质对边缘男性气质的权力压制。

  “性别刻板印象勾勒和简化了我们对男女气质的认知,决定了人们会更多地以二元化和本质化的审美标准来看待性别气质,也容易带来男女两性气质的二元对立。”王琴说。

  性别刻板印象扼杀个性和潜能

  “性别角色刻板印象是社会化的结果,也就是后天学习的。”张李玺说,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种种途径,个体从一个不需要遵从任何社会规范的自然人,被逐渐教育成为一个社会人、一个男人和女人。违反了性别角色规范,就会受到批判。当违反这个社会认可的男性特征时,就会被标上“娘娘腔”的标签,当违背女性特征时,就会被标上“假小子”的标签。

  “这些刻板理念不断传承,形成系统。一靠法律和习俗的约定,二靠对女性权利的剥夺,三靠文化机器的传播,四靠性别观念的内化。”丁娟说,今天,妇女普遍走出家庭,赢得社会主人的地位,我国宪法规定了男女平等原则。那些性别刻板印象却严重阻碍性别平等的进程,而且呈双向歧视的特点,在贬损女性、给女性刻板定位的同时,也对接受新文化或不符合传统男性气质规范的暖男文化进行攻击和否定。性别刻板印象也是对男性人性的摧残,影响男性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

  张李玺认为,性别角色刻板印象会束缚两性的自由发展和自主选择。例如,一个家庭,由于职业特点、工作时间、个人兴趣等原因丈夫选择了“家庭主夫”的角色,成为“奶爸”,社会就应该给予积极支持。不得不说,女性参政率低、学科专业的性别隔离等现象都是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产物。

  “刻板的性别规范和性别角色安排实际上扼杀了男男女女们的个性和潜能,尤其是让那些不符合规范的人受到惩罚,符合规范的受到奖励。”社会性别问题专家冯媛说,这种奖惩规则久而久之,会鼓励性别歧视,滋生性别暴力。在刻板的性别规范下,女孩找个好丈夫是最重要的,自己的职业其次。职场上已婚女性、生育期的女性,不太容易找到工作,工作中难以提拔。“小鲜肉”等贬低性的物化的称呼,在利用年轻男性消费价值的同时,其实并不认可他们呈现出的个性气质。

  “男孩阳刚,才是好男孩,而社会过度鼓励的阳刚之气常常会伴随控制欲,甚至会滋生暴力,包括家庭暴力、社会暴力。”冯媛说,家庭暴力的很多研究证实了这一结论。最重要的一点是男性特权,男人可以不惜以强力去达到目的。打破这些性别陈规,其实是更加鼓励人人平等、更加多样化的发展,鼓励尊重,减少暴力滋生的根源。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王瑞鸿告诉记者,性别刻板印象忽视了群体印象之下的个体差异。许多刻板印象本身可能是错误的,基于这样错误刻板印象的判断可能会导致人际互动中的误判,出现不适当乃至不合伦理甚至有悖法律的行为。从性别刻板印象到性别歧视乃至性别骚扰甚至性别霸凌,有着内在逻辑关联性。

  在社会化过程中应始终注意性别平等教育

  在张李玺看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特别是性别平等的推进,原有的男性特征和女性特征非此即彼的两分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下两性的平等和自由发展。

  “我们难道不希望一个男人既温柔细心,又果断担当?不希望一个女性既自信独立,又温柔体贴?”张李玺说,我们应该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始终注意性别平等的教育。家庭中,家庭民主、社会责任、性别平等都是好家风的核心内容;学校教育中,从教学内容到教师观念,都要关注性别平等;传媒中更要关注先进性别文化的建构和传播,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

  “性别刻板印象从另一个侧面也揭示出我国在推进性别平等教育以及性别多元文化教育方面任重道远。”王瑞鸿说,性别本质上是人性的一个表现窗口,推进性别和谐应该从根本上加强对人的多元性的认知和尊重。尤其要加强学校教育体制内的性别教学内容,进一步强调性别以及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在大众传媒以及各类影响较大的公众号推进性别多元和性别平等教育。希望能够加强性别平等方面的立法,加强执法。

  冯媛认为,应从教育开始逐步改变性别刻板印象。今年9月,广东省开始在全省全面开展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工作。性别平等教育不是说教,而是鼓励大家接纳不同性别的男孩女孩的个性化、多样性的发展。此外,媒体对性别形象的呈现应更加丰富,包容多样性的性别形象。国家有关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的过程中应考虑改变性别刻板印象,比如鼓励男女共担家务、共同养育子女等。

  “在大众审美日趋多元的今天,每个人都可以有更多的社会空间发展自我。”王琴说,“娘炮”的存在正是社会文化包容性发展、审美价值多元化的产物,这是时代的进步。尊重多元,尊重每一个人的个性发展是这个时代的需求。舆论可以进行意见引导,但是舆论不能进行恶意攻击。

  “现在很多国家和地区把性别刻板印象定义为文化歧视。”丁娟告诉记者,应加大立法平等的步伐,同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定要确立平等的内核,特别要警惕一些人新瓶装旧酒,给传统性别观裹上文明外衣。先进性别文化的特点是平等、尊重,没有性别的强制规范,只有个性化、人性化的品格。每个人的个性千差万别,用所谓的性别同质规范个性是一种陈旧的传统。与这个传统背离,我们才能轻装前进,谱写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旋律。(记者 王春霞 周韵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已关闭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苏ICP备16028933号|男科家园

GMT+8, 2024-11-4 21:51 , Processed in 0.17812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